融情大家庭 架起连心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甘肃安多投资集团民族团结纪实(定稿)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傲 雪
     “五十六个民族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,五十六种语言,汇成一句话,爱我中华……”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团结、友善、和谐的美好图景。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——甘肃安多投资集团拥有着汉族、藏族、回族、撒拉族、东乡族、满族、保安族、土族等10多个民族,其中藏族、回族员工占全体员工的60%以上,在长期的工作、生活中各民族兄弟姐妹和谐共融,结下了团结、友爱、互助、合作的深厚情谊,从真正意义上践行了:把我的心给你,我们是兄 弟姐妹;把你的心给我,我们亲如一家。
     彩旗猎猎,柳绿花红。当途径国道213线进入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的东大门时,奔流不息的大夏河畔耸立着一幢书有藏汉两文“安多集团”字样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办公大楼映入眼帘,淡雅的外观、规范的布局、干净的院落、花园式的办公区展示出了风情别样的美好。作为甘南州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”、夏河县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”、全州产业扶贫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观摩地之一的安多集团,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、扶贫、企业文化以及日常工作紧密结合,以似春风般的“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建立骨肉情、手足情;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建立兄弟姊妹情”的温情价值观,营造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协作氛围。
     “我们已经是安多大家庭中的第二代成员了,从小就在这里长大,周围邻居都是回族、藏族等,我们相处得特别好,所以在工作、生活中,融入着多民族的习俗,互敬互爱。”如今已升任食品公司副经理的马龙如是说。
甘肃安多投资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夏河县水泥厂,历经40多年的砥砺前行已成为甘南州乃至甘肃省民族企业的佼佼者。如今,以畜牧产业、清洁能源、新型建材为主业的集团拥有员工1500多人,其中近半为少数民族员工。旗下控股、参股企业达20多家。
     作为甘南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企业,安多集团隶属下的企业多、摊子大、员工成分广,能让上下凝聚成一股劲实属不易。为了尽可能地挖掘发挥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的潜能,按照集团 “德才兼备,提拔使用;有德无才,培养使用;有才无德,杜绝使用” 的用人理念和“千百十人才工程”等激励机制,培养、选拔、任用少数民族骨干精英。至目前,少数民族占高层管理人员的三分之一,占生产环节中的三分之二。在事业发展、企业文化建设、精神文明创建中,切实融入多民族文化元素,出实招增强民族团结,多措并举完善民族团结格局,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,极大地增进了各民族员工间的友谊和合力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特色创建亮点纷呈

     生活在“安多”大家庭的各民族同胞心手相连,谱写着一首首民族团结的和谐曲。走进安多集团牛羊收购服务大厅,一进门就能看见专设接待岗,一句“乔代毛”(藏语:你好)、一句“赛俩目”(穆斯林问候语)拉近了距离,并有专人负责协调帮助前来洽谈、办理有关事宜的少数民族群众。“能提供藏语服务,帮助前来洽谈业务、交售牛羊、订购产品等的少数民族群众用母语来交流,我觉得很光荣,也能使牧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。”精通藏语的食品公司副经理白文斌自豪地说。
    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,甘肃安多集团一直致力于提高创建工作特色水平。尤其注重引导差异化创建工作,目前已呈现“一公司一特色、一事业部一亮点”的格局。
     甘肃安多集团在牛羊肉生产经营过程中,首先严把产品十八道质量关,充分尊重伊斯兰教和藏民族宗教信仰、风俗习惯、民族传统文化和卫生要求,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,使公司内部、外部相处和睦融洽;其次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,公司内部专设清真食堂等。积极改善员工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,实打实地为少数民族职工办实事,做好事,解难题。为屠宰生产一线的员工每天3元/人的生活补助,在藏历年、开斋节等节假日期间,让少数民族员工享受特种休假补贴外,还进行节访慰问,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。为近60名各族员工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并上报州、县总工会建档;结合“精准扶贫”工作,对公司精准帮扶建档立卡户全面摸底排查,确保帮扶资金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。
     在安多集团“冬送温暖、夏送清凉”及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已成常态,每年慰问达数百人次,发放慰问金20多万元,争取到各类救助资金7万多元……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创建活动的开展,极大促进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。
营造氛围推动发展
     甘肃安多集团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,抓在平时,落在实处,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,精心组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,努力营造全民知晓、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。依托当地俄界会议旧址、天险腊子口、哈达铺等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和民族团结进步光荣传统,组织带领党员职工走出去接受教育,同时挖掘民族区域自治文化内涵,讲好各民族团结一心、干事创业的革命传统故事和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,紧紧围绕“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”的民族工作主题,使“两个共同”“三个离不开”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心中,营造出了人人参与、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。
     甘肃安多集团党委积极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、开展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,充分利用报纸、网络、电子屏、微信等媒体,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,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认同感、吸引力,提高各族员工的参与度,汇聚了企业员工的竞争力。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,做到有计划,有方案,有部署,有检查,有成效,有总结,有相关工作人员和活动经费的保障;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建设,激励和表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,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。充分发挥“主阵地、主渠道”作用,全力营造了“共谋划、共维护、共发展”的民族团结和谐局面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相亲相爱有难共度
     如今的安多,“三个离不开”“五个认同”思想更加深入人心,各族员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,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时代强音、社会共识。
     每年不定期地邀请已退休老员工回公司参观、座谈,了解他们的所需,倾听他们的意愿,征求他们的意见,并让他们用对比算账的方式,来亲眼目睹今天的“安多”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前景广阔的发展势头,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使他们体验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不易,由衷地心生作为“安多”一员的自豪感。同时,始终不忘生活上关心他们,在临近节日时送去慰问品,在婚丧嫁娶时派懂民族习俗的员工前去祝贺、帮忙;根据企业经营状况,按期兑现分红,落实投资回报,让他们真真实实感觉到尽管已退休,但从未退出安多大家庭,洋溢着满满的温暖感、存在感、幸福感。
     近不惑之年的藏族老职工才老,退休10多年了,仍时时关注着安多的发展变化。老人由衷地说:“安多就像自己的老家一样,尽管离开多年但心里一直在牵挂,今天看到它的发展壮大,成为了甘南州龙头企业,有着说不出的高兴,也为我曾是安多一员感到自豪,期盼着‘家’业更加兴旺、家人们平安幸福。”
     安多集团在企业发展征途中始终将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立足之根本,自企业从水泥产业转型至畜牧产业以来,与当地农牧民形成了相互依存、共赢发展的共生关系,虽然安多集团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,但是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早已淡化了民族身份,关注的只有亲密的兄弟姊妹亲情,尊重民族生活习俗,包容民族宗教信仰不再是挂在嘴边强调的话题。要说一个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求,是必须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,那么外部环境的营造便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。
     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。”在安多大家庭里似阳光雨露渗透在每个人心间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亲情关怀温暖着员工、感动着家人。
     2018年年底的一个傍晚,安多集团旗下的夏河食品公司一线员工马哈里麦父亲突患食道穿孔,而且病情来势凶猛,危在旦夕,当即转院至兰大二院后确定立即动手术,需交费用近8万元,时间就是生命,但高额的医疗费对这个上有80岁老人下有未成年弟弟的单亲家庭一时手足无措。得知情况后,董事长王志荣不由分说带头捐款,并号召全体员工开展献爱心活动,一场战胜病魔的爱心接力即刻打响。仅一天时间安多家人纷纷捐款达14000多元,并借助网络媒体“水滴筹”之力筹款达5万多元,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,挽救了一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。滴水汇集必成江河,微资总集必成大爱。灾难来临时,“安多”家人的爱心为患者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。
   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正是在董事长王志荣基于对这片热土的情怀,尽个人一切之力团结带动下,在企业内部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的民族团结氛围日益盛行。
     前年8月份,夏河县城爆发山洪泥石流,一瞬间回族职工马学帆家被洪水围困,年久失修的老宅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。闻讯后,20多名安多员工冒着大雨第一时间赶到,将被逼上房顶的家人安全接出,安置好老人,并帮助清理积水淤泥,修复房屋漏水。马学帆的母亲感动地说道,还是安多这个大家庭好啊,关键时刻靠得住,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善良的安多人。
     诸如此类“灾难无情人间有爱”的事例在安多这个大家庭中已成为自然,无论是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、舟曲泥石流还是临夏东乡县洪涝灾害,安多集团都是倾情相助。
     为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义不容辞。近年来,为当地农牧民群众铺路、架桥、修建公房、供水、供电等投入累计达5000多万元。捐资助学,支持教育事业,安多集团以奖学金、捐款捐物以及助力大专院校产学研等方式,为夏河县以及周边农牧区学校、省农科院、甘肃农大、甘肃民族师院等多家科研院校予以经费或资金支持累计达1200多万元。
     为奋战在夏河县城暴洪泥石流救援一线的指挥部、公安消防官兵送去价值4万余元的熟食肉品,及时将温暖送达;2018年东乡县城遭受泥石流灾害,为受灾群众捐献价值4万多元的安多清真熟食品。同时为麻当乡格尔德寺院大经堂的修缮筹资捐款,并每年送价值10万多元的取暖用煤,保障僧人顺利过冬;为王格尔塘南木拉寺的修建捐资100万元;为德尔隆寺院捐资修缮寺院建筑物;多年来,安多集团在公益事业和社会民生领域,已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产业扶贫架起连心桥
     夏河县是甘肃省畜牧产业大县,也是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。畜牧业联结着数万户牧民群众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切身利益,发展高原畜牧产业就等于帮助贫困牧民实现精准脱贫。为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脱贫攻坚精神,甘肃安多投资集团面对在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局面,仍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践行龙头企业社会责任,将精准扶贫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一节,在产业扶贫拉动地方经济发展、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
     为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,助推精准扶贫,甘肃安多投资集团通过实施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,推广开展牦牛、藏羊订单合同式牧业生产,已累计带动州内牧业县市及青海、四川周边的3000多个专业合作社、5万牧户,直接带动牧民年人均增收3650元以上,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,竭力推进产业扶贫;小额信贷扶贫、“三变”改革扶贫、就业扶贫、电商扶贫、旅游扶贫、精准帮扶、科技扶贫等八种形式,已带动25万多贫困牧民走上脱贫之路,为民族团结架起了“连心桥”。
     真扶贫,扶真贫义不容辞。以奉行“行善干好、扶危济困”的理念,通过现金、实物帮扶等形式,送温暖到贫困和弱势群体家中。近期为夏河县甘加乡仁艾村8户建档立卡户送去现金各500元及优质面粉、安多肉品等价值14000元的实物,并与牧民签订订单合同,在屠宰季节优先收购联系户的牛羊;
    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。40年来,甘肃安多投资集团各族儿女团结互助,用相亲相爱的团结之心守护着绚烂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,谱写着企业向前发展的锦绣篇章。